[用户管理]
[个人中心]
[退出]
登录
使用帮助
注册
知识问答
报告导航
工作动态
标准规范
学习培训
收录证书
政策解读
首页
>>
社会公众
系统收录报告数量:1258
· 分类导引
按部门
按省市
·
省属项目(810)
·
科技厅(810)
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重大项目(申报)(9)
电子信息技术(1)
电子信息技术(1)
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2)
先进制造技术(1)
工业高新类其它技术(包括冶金、动力、航空航天)(1)
生物育种技术(1)
农作物栽培、植保技术(1)
林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1)
畜牧兽医兽药及饲草饲料生产技术(2)
农业装备与农业生产资料制造技术(2)
农业信息化与航化技术(3)
人口与健康技术(1)
环境保护技术(1)
社会发展类其它技术(1)
社会发展类其它技术(1)
医疗卫生(8)
医疗卫生(4)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1)
科技发展与改革研究(1)
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2)
软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1)
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重大项目(投标)(2)
生物育种技术(1)
农作物栽培、植保技术(1)
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27)
数理科学(30)
化学科学(42)
生命科学(115)
地球科学(20)
工程与材料科学(133)
信息科学(77)
管理科学(38)
医学科学(172)
·
国家项目(448)
·
科学技术部(448)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4)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1)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6)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3)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16)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6)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9)
重大新药创制(12)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51)
农业科学领域(2)
能源科学领域(1)
信息科学领域(1)
健康科学领域(21)
材料科学领域(9)
制造与工程科学领域(10)
综合交叉科学领域(6)
重大科学前沿领域(1)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4)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192)
信息技术领域(18)
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10)
新材料技术领域(12)
先进制造技术领域(63)
先进能源技术领域(13)
资源环境技术领域(25)
海洋技术领域(12)
现代农业技术领域(26)
现代交通技术领域(9)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29)
人口与健康(13)
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4)
材料(6)
制造业(10)
能源(16)
环境(3)
农业(58)
交通运输(5)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11)
公共安全与其他社会事业(3)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14)
信息科学技术领域(1)
生命科学领域(7)
工程与技术领域(5)
环境科学技术领域(1)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
分析仪器(1)
计量仪器(1)
医学科研仪器(1)
其他(1)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2)
国家自然科学奖(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
报告检索
向社会公众无偿提供科技报告摘要浏览服务
社会公众不需要注册,即可通过检索科技报告摘要和基本信息,了解黑龙江科技投入及在浙实施国家项目所产出科技报告的基本情况。
请选择检索项
题名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计划名称
立项年度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重大项目(申报)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省留学归国科学基金
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重大项目(申报)
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重大项目(投标)
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数据说明
数据说明数据说明数据说明数据说明数据说明数据说明数据说明数据说明数据说明数据说明数据说明数据说明数据说明
报告样例
【报告名称】小型纯电动汽车新型整车技术研发最终报告 【公开范围】公开 【编制时间】2013年9月9日
【报告作者】 [1]刘成强(黑龙江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林程(北京理工大学)
[3]林连华(黑龙江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张利鹏(北京理工大学)
[5]池建美(黑龙江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关 键 词】双电机;独立驱动;小型纯电动;汽车;
【报告摘要】 本报告通过小型纯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系统集成、动力系统机电耦合、双电机独立驱动、网络通讯和控制技术、电磁兼容性技术、整车匹配标定和试验技术等专项研究,解决了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整车集成与控制技术的瓶颈问题,在双轮分布式驱动、电子差速、CAN总线网络化控制、BMS电池管理、制动能量回收、辅助部件电动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开发了高速双轮分布式驱动小型纯电动汽车及其整车控制器、车载充电机、冷暖空调、智能仪表等,实现了电驱动、电制动、电动助力转向、网络化综合仪表等部件的有效集成。通过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成组应用的技术攻关,开发了磷酸铁锂电池成组封装技术及适用的电池管理系统,完成了动力系统的匹配。采用了新型的充换兼容电能补充模式,对于现阶段电动汽车面临的电能补充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难题,提供了多途径解决方案。本研究对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推广具有重要的科技带动和示范作用。
【全文页数】 77 【馆 藏 号】306--2013-005837
d
典型微纳米尺度构件操作的关键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Manipulating Typical Micro- and Nano- Parts
公开范围:
公开
编制时间:
Monday, October 01, 2007
报告类型:
最终报告
报告作者:
[1]刘延杰(哈尔滨工业大学)[2]荣伟彬(哈尔滨工业大学)[3]鲍海飞(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研究所)[4]王乐锋(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微装配、封装作业及纳米器件制造作业中典型的微球和纳米线为研究对象,从微纳构件粘着机理、操作方法和策略研究出发,开展了集成驱动与检测的纳米定位技术、模块化微操作器、显微视觉等微纳米尺度构件操作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建立了面向微装配及封装作业的微球操作系统、面向纳米器件制造作业的纳米线操作系统的实验样机,实现了关键技术验证。取得一下成果: 1) 针对微操作对象的作用机理开展研究,采用分形几何方法对粗糙表面描述,基于DMT理论建立了粗糙表面间的粘着接触模型。基于圆形轮廓近似,建立了微构件之间的毛细作用力模型。提出了基于粘着力的微构件拾取—转移—释放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2) 结合MEMS工艺,研制出一种基于静电梳齿驱动且集成位移检测的硅基集成式微型纳米级XY定位系统,该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能低和集成度高等特点,研制出一种基于DRIE切割成型技术的侧壁压阻式硅微位移传感器,解决了检测面内运动时压阻式位移传感器灵敏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RIE切割成型技术和离子注入技术相结合的垂直侧壁表面压阻加工方法,解决了集成式定位平台加工工艺兼容性问题。 3) 结合MEMS工艺,研制出基于静电梳齿驱动且集成微力检测传感器的机构、驱动、检测集成化的硅基微夹持器,提出了静电驱动施加微操作工具高频振动的方法,实现了微尺度对象的拾取和释放操作,并研制出具有力感知功能的悬臂梁探针。 4) 针对微凸点的操作,研制出基于显微视觉的激光植球微操作系统,实现了倒扣互连中微凸点制作的自动化操作与检测。针对纳米线的自动化操作,建立了基于SEM的纳操作原型样机,并进行了试验,实现了纳米线的转移操作。
英文摘要:
The research objects in the project are microspheres and nanowires in microassembly, packaging, and nanomanufacturing tasks. Starting from the investigation of adhesion mechanism, manipul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he following key enabling work has been performed: the nanopositiong technology integrating actuation and detection, modular micromanipulator, micro-vision. Microspheres manipulation system for microassembly and packaging tasks has been built, and nanowires manipulation system for nanomanufacturing tasks has also been constructed, thus the key technologies have been verified accordingly. The contribution can be summarized as: 1) To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microobejcts, the fractal description of rough surfaces is adopted, and the adhesive contact model for rough surfaces is built based on the DMT theory. The capillary force model between microparts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circular profile approximation of the meniscus. The picking-transferring-placing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dhesion force control an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validate the proposed models. 2) A microscale XY nanopositioning system integrating displacement sensor with MEMS processes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electrostatic comb driving. It ha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mall volume, light weight, low consumption and high integration. A sidewall piezoresistor displacement microsensor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DRIE process, and the usual problem of low sensitivity for planar displacement detection is overcome. A fabrication method of vertical siderwall piezoresistor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DRIE and ion implantation processes, and the process compatibility is solved for the integrated positioning platform. 3) A silicon microgripper driven by electrostatic combs with integrated microforce sensor is developed. It ha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integrated structure, actuation and detection. A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produce method based on the electrostatic actuation is proposed, and the microobjects pick-and-place manipulation has been realized. Furthermore, the cantilever probe with forces sensing capability is also developed. 4) A laser solder bumping system based on the micro-vision technology is developed for microbump fabrication. The automatic manipulation and detection in the flip interconnection process is achieved. A SEM-based nanomanipulation system has been built, an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its capability of nanowire transferring.
中文关键词:
微操作;微接触机理;微定位平台;微操作工具;SEM纳米操作
英文关键词:
micromanipulation; microcontact mechanism; micropositioning stage; micromanipulation tool; SEM-based nanomanipulation
全文页数:
19
,图
11
,表
0
馆 藏 号:
306--2013-005702
关于我们
|
问题解答
|
科技计划
|
网站地图